正则表达式是文本处理中的重要部分,通过匹配特定的正则表达式,能够很方便地编写提取特定文本的代码。在python
中,同样也已经拥有了正则表达式库re
,为各位开发者提供了正则表达式的支持。
在python
官方文档中,已经对正则表达式模块接口、词法和用法做了详细的介绍:
re
——正则表达式操作- 正则表达式HOWTO
正则表达式常见的用法如下:
1 | import re |
test_pattern
中,compile
了一个只匹配2~3个数字字符的正则对象,test_matches
中,则匹配了数字+小写字母+数字的正则对象,并且用括号分了三个组。两个函数打印出来的结果是:
1 | None |
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其中,看下源码怎么实现的。
首先我们就这两个语句来看:
1 | pat = re.compile('[0-9]{2,3}') |
re.compile
对一个正则表达式解析后,会生成正则模式Pattern
对象,Pattern
对象可以用于匹配一个特定的字符串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re.compile
的逻辑切入,先探究Pattern
对象的实现:
1 | # re.py |
正则Pattern
的生成,最终走到了sre_compile.py
中的compile
函数,主要是两个步骤:
- 通过
sre_parse.parse
解析正则表达式字符串 - 通过
_code
方法生成解析结果的字节码,然后通过_sre.compile
生成最终的Pattern
对象
首先我们来看parse
解析逻辑,其代码实现如下
1 | # sre_parse.py |
大致捋一下流程:
- 初始化
Tokenizer
:提供了访问、检索字符串当前以及后续的词法单元token
的一系列方法,供parser
运行过程中调用 - 初始化
State
:用于记录解析过程中的状态,检测一些解析的异常情况,主要是记录跟组group
有关的信息group
在正则表达式中,相当于小括号之间的内容
- 调用
_parse_sub
,传入Tokenizer
跟State
实例,解析正则表达式
在_parse_sub
里,则是这样的流程:
- 不断调用
_parse
解析出以|
符号分隔的一个个SubPattern
实例SubPattern
可以认为是一个单位Pattern
,不同SubPattern
之间相互嵌套,形成树的结构
- 如果只出一个
SubPattern
实例,直接返回,否则进行后续逻辑 - 如果每个
SubPattern
实例都共享相同匹配前缀,就把相同前缀提取出来 - 如果每个
SubPattern
实例都能以字符集表示,就整合成一个字符集 - 将多个
SubPattern
实例组合为一个BRANCH
分支匹配SubPattern
,并返回
_parse
函数是解析正则的主体逻辑,具体代码可以在sre_parse.py
中查阅。以刚才给定的'[0-9]{2,3}'
为例子,会进行如下的步骤:
- 匹配到
[
符号,进入[
的分支- 首先判断是否有
^
符号(negate
),即表示“非xxx字符”
的含义,实际是没有 - 进入字符集取值循环,首先取到字符
0
- 取完了之后判断是否有范围匹配模式
-
,发现有,进入-
的分支 - 在
-
的分支里,取到字符9
- 之后取到
]
,退出字符集取值循环 - 后处理:对字符集取值取交集,如果有
negate
就取非 - 退出
]
的分支,当前SubPattern
实例包含了模式:(IN, [(RANGE, (48, 57))])
- 首先判断是否有
- 在
REPEAT_CHARS
匹配到{
符号,进入{
的分支REPEAT_CHARS
表示重复字符,即*+?{
- 不断提取字符,解析
x,y
样式的字符串,确定重复次数范围 - 解析到
}
,退出{
的分支 wrap
前面的SubPattern
,得到新的SubPattern
模式:(MAX_REPEAT, (2, 3, [(IN, [(RANGE, (48, 57))])]))
- 取不到下一个字符,退出循环
可以看到整个_parse
逻辑是一个状态机的形式,匹配到不同的词法单元token
,在不同分支的词法分析状态下,相同的token
会呈现不同的涵义。因此整块代码呈现起来,就成了if-else
的大杂烩
如果是包含多个group
的情况,就还要走更多的的分支逻辑。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看:'(?<=ab)([^\\si-w]+([125]+?))'
,它的逻辑是这样走的:
- 匹配到
(
符号,进入(
的分支- 发现第一个符号是
?
,表明这一段是非获取匹配- 非获取匹配表示,整个模式最终能匹配到的各个字符串组里,不会包括非获取匹配的括号的部分
- 判断下一个符号是不是
<
,如果是则为反向预查匹配 - 解析非获取匹配的
SubPattern
实例 - 判断对比符号是
=
还是!
,决定这组SubPattern
要么是ASSERT
,要么是ASSERT_NOT
- 得到
SubPattern
实例(ASSERT, (-1, [(LITERAL, 97), (LITERAL, 98)]))
,继续下一轮循环
- 发现第一个符号是
- 又匹配到
(
符号,再次进入(
的分支- 第一个符号不是
?
,进入后续逻辑,调用state.opengroup
,自增groups
计数 - 解析后面的
pattern
,先得到[^\\si-w]+
对应的一段:(MAX_REPEAT, (1, MAXREPEAT, [(IN, [(NEGATE, None), (CATEGORY, CATEGORY_SPACE), (RANGE, (105, 119))])]))
- 再次匹配到
(
符号,又进入一次(
的分支- 得到
[125]+?
对应的一段SubPattern
:(MIN_REPEAT, (1, MAXREPEAT, [(IN, [(LITERAL, 49), (LITERAL, 50), (LITERAL, 53)])]))
可以注意到非贪婪匹配实际用MIN_REPEAT
语义表示 - 匹配到
)
符号,退出 - 调用
state.closegroup
,在state
中记录[125]+?
对应的匹配宽度到组2:(1, 4294967295)
- 添加一个
SUBPATTERN
类型的SubPattern
实例,里面封装group
计数号、解析到的真实SubPattern
实例以及其它信息 - 匹配
)
,退出(
的分支
- 得到
- 匹配到
)
,退出(
的分支 - 调用
state.closegroup
,在state
中记录[^\\si-w]+([125]+?)
对应的匹配宽度到组1:(2, MAXREPEAT)
- 第一个符号不是
- 父
subpattern
遍历名下所有SubPattern
实例,如果发现由SUBPATTERN
类型且真实SubPattern
实例为非捕获组(non-capturing
,即形似(?:)
的形式),就提取真实的SubPattern
实例出来替换当前SUBPATTERN
类型的实例
这样整个parse
的部分就结束了,最终我们获取到:
subpattern
- 根
subpattern
,也就是整个正则表达式 SUBPATTERN
实例1:[^\\si-w]+([125]+?)
SUBPATTERN
实例2:[125]+?
- 根
state
groups
计数为3(下一个group
的id
),需要再-1,即实际只有2个group
- 1、2号下标宽度:
(2, MAXREPEAT)
、(1, 4294967295)
code
:subpattern
被编译出来的字节码序列,用以进行实际的匹配操作
接下来就是_sre.compile
的逻辑了,这里先暂不列举了,有兴趣可以在_sre.c
中看到,主要作用就是把所有信息集合在一起封装成为单独的一个re.Pattern
实例
1 | // _sre.c |
封装完了之后的Pattern
实例,就可以用来匹配字符串了。我们以'(?<=ab)([^\\si-w]+([125]+?))'
这个Pattern
实例为例,来匹配字符串' abcde1233 gabh5455'
,找到所有匹配的组合
我们可以用finditer
方法,寻找所有匹配的Match
实例,finditer
方法的实现在_sre_SRE_Pattern_finditer_impl
中:
1 | static PyObject * |
finditer
创建了一个ScannerObject
用于对整个字符串的扫描,会不断调用ScannerObject
的search
方法取搜索匹配但不重叠的子串。ScannerObject
和Pattern
的search
方法原理是一样的,只不过Pattern.search
是一次性的,而ScannerObject
的search
在进行一轮之后会更新自身内部的状态,调整匹配起始位置,以方便下一轮匹配
ScannerObject
的search
方法是如下的实现:
1 | static PyObject * |
其步骤如下:
- 重置内部维护的状态
- 调用
sre_search
,匹配一个符合正则的子串 - 调用
pattern_new_match
,生成一个Match
实例
sre_search
最终会调用SRE(match)
进行匹配操作,如果第一个字符起头匹配失败的话,sre_search
还会继续以后面的字符起头开始匹配,直到匹配到为止
1 | // sre_lib.h |
SRE(match)
会根据pattern
编译出来的code
字节码里面的内容,根据不同的字节码,走到对应的分支逻辑再逐字匹配,类似于python
虚拟机解析python
字节码的操作:
1 | LOCAL(Py_ssize_t) |
在字符串' abcde1233 gabh5455'
中,当起始字符ptr
指向第一个c
的时候,将会有一次成功的匹配,其步骤如下:
- 遇到
SRE_OP_ASSERT
以及SRE_OP_LITERAL
字节码,反向匹配前面的ab
子串 - 遇到
SRE_OP_MARK
字节码,记录第一个group
的起始位置,MARK
的参数为0
- 遇到
SRE_OP_REPEAT_ONE
字节码,匹配[^\\si-w]+
模式的最大子串,即为cde1233
- 尝试匹配后面的内容,在
SRE_OP_MARK
分支记录第二个group
的起始位置,参数为2
- 遇到
SRE_OP_MIN_REPEAT_ONE
,非贪婪匹配[125]+?
- 因为
cde1233
后面的字符是空格,匹配失败,退出一轮匹配 - 先前匹配最大字串为
cde1233
,因后面模式匹配失败,尾部索引-1,继续匹配 - 直到子串为
cde1
,非贪婪匹配到2
,匹配成功
- 尝试匹配后面的内容,在
- 连续遇到
SRE_OP_MARK
字节码,记录两个group
的最终位置,MARK
的参数分别为3
和1
- 这样
MARK
里面,0、1
和2、3
里面的指向内容,就分别对应了两个group
的起止位置
- 这样
- 遇到
SRE_OP_SUCCESS
字节码,表示最终匹配成功
接下来就是通过pattern_new_match
生成Match
实例,其实现如下:
1 | static PyObject* |
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match->mark
的几段代码,会记录每一个group
在字符串中的位置。match->mark
的0、1
对应的是整个匹配到的字串的起止位置,而后面的2、3
跟4、5
就匹配state->mark
里面的0、1
跟2、3
两个group
的起止位置。生成完MatchObject
之后,Scanner
会更新起始指针到匹配子串的末尾,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匹配。
当我们获取到一个MatchObject
的时候,我们可以通过调用group(i)
取获取每个匹配组匹配到的子串。group(i)
最终会落到match_getslice_by_index
方法,会根据传进去的i
,匹配match->mark[i]
到match->mark[i + 1]
的字串。也就是说,group(0)
就是整一个匹配的字符串cde12
,而group(1)
以及group(2)
就对应着两个小括号的匹配组,分别是cde12
跟2
。这样,我们就完成了整一个匹配的过程。
正则表达式的源码就解析到这里。本文对re
库的“正则字符串->匹配模式->字符串匹配”这一流程涉及的代码做了详细的讲解,希望各位读者通过阅读这篇文章,能够对正则表达式本身的概念以及python正则表达式的实现由更加深入的理解,也希望一些先前对正则表达式有所纠结的朋友,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能够不再感到纠结,从而提升对正则表达式的掌控力!
最后说一句,笔者决定,Hard Python系列,到此画上句号。希望每一位喜欢python
,并且阅读过这个系列的朋友,能够有所感悟,有所收获!技术永不死,望诸君共勉!